新闻搜索
 
最新新闻 NEW10
1  《少年儿童图书馆(室
2  关于教育信息化问题的
3  教育信息化建设与信息
热门新闻 TOP10 点击
 关于教育信息化问题的 2962
 教育信息化建设与信息 2142
 《少年儿童图书馆(室 1925
     新 闻 中 心
关于教育信息化问题的文献综述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09-11-24 阅读:2962

    “信息化”是指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的过程。而教育信息化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教育领域,应用到教育的各个层面,促进教育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开发和高校利用,在教育领域实现信息社会所特有的重要组织和管理方式的系列过程。教育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领域内的信息采集、传输和利用的能力,提高整个教育系统的效率,增强培养人才的竞争力,从而作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动力和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一、部分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综合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国家都会有一个整体发展框架的考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大的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资源建设、教师培训、信息技术教育。
  (一)有关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规划
  就英国来说,将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定位于提高学生的信息通信技术技能和提高教育质量,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确定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框架:基础设施(创建一个可以为广大师生广为利用的基础设施);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信息通信技术技能,用于他们个人使用,并具备将信息通信技术整合到现存和正在变革的学习方式中的教学能力);资源(提供给学习者、教师和管理者可用的资源与服务)。
  日本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社会整体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确定了新时期国家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到2001年,所有公立小学、中学、高中等学校连接因特网,所有公立学校教师都能够有效利用计算机。到2005年所有学校连接因特网,所有学年的课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有效利用计算机。并对教育信息化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同时日本文部科学省与其他部门合作,实施了一系列教育信息化实验计划,包括100校计划、新100校计划、E平方计划和儿童网络计划等。
  韩国为了培养国民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1997年开始推进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计划”(1997-1999年)。之后,此计划修订为1998年的“中小学教育综合计划”(1998-2002年)及1999年的“教育发展5年计划”(1999-2003)。
  美国一直以来对于教育信息化特别重视,其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在几个国家中也算是最长的。美国的联邦政府和教育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其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政策支持、专门机构管理、资金投入、与企业联合、教师培训。
  (二)基础设施(硬件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整个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性因素,可以说没有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就根本谈不上整个教育的信息化。
  英国政府充分认识到基础设施建设在整个教育信息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1995年10月,首相布莱尔宣布了一个代号为“英国网络年”的五年计划,保证拨款1.6亿美元用于所有中小学(3.2万所)的国际互联网建设,确保到2002年英国中学的人机比率达1:7.9,98%的中学校园网相互链接,小学的人机比率达1:2.6,86%的小学校园网相互链接;至少有20%的学校要达到宽带水平,大多数教师拥有个人电脑,或拥有便携式电脑,75%的教师和50%的学生拥有自己独立的电子邮件地址。
  日本在教育信息化的规划中比较强调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学校的计算机装备、因特网连接等。日本文部科学省曾于1998年制定关于中小学校园网建设计划,目标是到2003年3月中小学互联网连通率达到100%。日本政府的新千年计划提出,到2005年,所有中小学的教室都要配置两台电脑。
  韩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则比较重视教育信息的开发。在建设教育信息化基础的过程中,韩国主要从普及中小学计算机、讲台先进化器材、构建校园网及因特网使用环境、开发教育信息软件这样几个方面来着手。
  (三)信息资源建设
  在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各国政府也充分认识到信息资源在基础教育信息化中的重要地位。
  在信息资源建设上,英国特别注重网络资源的建设,注重网络资源的统一管理与共享,并于1998年建成了全国的教育门户网站。全国学习网络(NGfL),主要用于联接所有的学校与教育机构,已经成为欧洲****的教育门户网站,而且具备强大的搜索功能。同时英国也注重建设面向教师的网络资源,也在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的教育教学组织模式,注重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总的来说,英国的信息资源建设具有类别多、内容丰富的特点。
  日本为实现建立******的信息社会的目标,大量充实并在网上发布优质信息资源,主要由民间相关企业和个人进行研发,政府承担装备环境的责任。在培养优质信息资源的创造者的同时,开展实施促进包括包含知识产权在内的优质信息的制作和流通。
  韩国由教育部和市道教育厅、韩国教育学术信息院等公共部门和其余的民间部门开发出大量的教育信息,包括网络学习教材、科学虚拟实验室、幼儿教育信息、网络学习体验、中小学参考网址及教师的教学活动等等,并通过教育信息综合服务系统放到教育网上进行传播。由韩国教育信息学术研究院负责实施教育软件的品质认证制度,促发教师对优秀教育软件的开发动机,特别鼓励民间部门开发的软件积极投入到学校教学中。
  (四)资金投入
  资金作为信息化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条件,国家政府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投入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表明其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从英、美、日、韩国家的教育信息化实践,我们不难看出,各国政府在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方面都是不遗余力。
  英国政府一直在逐年增加对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对于小学,政府1998年的投资是6800万英镑,1999年则是1.25亿英镑,而在2000年则是1.5亿英镑;在中学,政府1998年的投入是1.43亿英镑,1999年是1.61亿英镑,而在2000年则是1.67亿英镑。有资料显示,布莱尔首相曾宣布在2001——2004年之间,投资10亿英镑用于支持学校中的信息通信技术,投入2.775亿英镑用于英国的全国学习网络(NGfL)基金上。
  日本通过出台很多相关政策和规划以及一系列教育信息化试验计划,倡导国家、企业、个人等全社会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投入,包括资金投入。
  韩国政府在总统新年贺词的教育信息化综合计划中,通过国库补助形式对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予以投入,包括学校电算网的建立、学生用PC机的普及、讲台先进化的构建、教师用PC机的普及、因特网通信费。
  美国作为分权制国家,在对教育信息化的资金投入中既有国家投资,也有地方投资,还有企业参与。国家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信息化的各个方面,其投资逐年增加。除此以外,还有许多专门的拨款,如教师培训资金、技术活动等拨款。此外,各州有各自不同的投资,企业也参与进来,或技术参与,提供硬件或软件,或资金投入。
  (五)教师培训
  教师资源的支撑是关系教育信息化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教师培训作为各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英国政府非常重视教师的信息通信技术培训。首先在教师信息通信技术培训方面设定具体的目标,确定通过培训要使教师在知识、技能和理解方面达到的目标。培训将重点放在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应用上,培训在必要的地方将与整体信息通信技术技能相整合,培训侧重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通信技术的实践能力。英国的中小学教师信息通信技术教育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新资格教师信息通信技术教育;在职教师信息通信技术培训。教师信息通信技术培训主要包括两个大的部分:有效的教学与评价方法;关于信息通信技术的知识与理解,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的能力。
  日本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教师培训工作,在重视对教师自身的相关培训的同时,强调体制保障,把信息化教师培训当成一项长期工作。日本的“新千年计划”中强调了“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工作,对教师培训工作提出原则和目标。日本的中小学教育信息教师培训,分为两大方面:“信息”学科教师的培训;其他学科教师的培训,培训主要通过讲座、远程教育等形式进行。
  韩国教师信息化培训开始得比较早,真正以教师为对象的计算机培训始于1988年。韩国教师信息化培训从低到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确保讲台先进化装备等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水平;第二阶段是在教学与学习活动中灵活运用教育软件及因特网等通信网教育信息的水平;第三阶段为灵活运用制作工具,制作教育用软件及讲台先进化装备用教育资料的水平。对于三个阶段,分时间一一达成。另外,韩国于1988年开通了远程教师培训系统——“网络教育培训院”,教师可以通过正式的使用者登录及授课申请,自由的、无限制的接受全部的培训课程。
  美国对于中小学教师提出了一些技术技能上的要求,体现在《全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中。教师技术培训的内容一般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术教学知识两块,具体归纳为“信息与软件使用”、“教学管理”、“教学法”三方面。国家提出了一系列师资培训的计划和项目,增加师资培训的投入,用于支持教师职业训练。培训机构包括各种组织、各州教育部,还有各类企业和网上辅助机构。正因为这样一些职业发展项目和计划,丰富和发展了教师培训资源,包括在线学习资源、视频/卫星资源、职业发展中心、各种专门会议等。
  (六)信息技术教育
  英国的信息通信技术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英国的中小学分为四个关键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独立的学习计划并有相对应的结果目标水平描述(国家课程标准)。除了信息技术课程,英国还强调信息通信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强调将信息通信技术作为其他学科学习的工作,并将其作为信息通信技术课程目标的重要方面。信息通信技术国家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习者在其他学科中发展和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工具和资源,支持他们各个学科的学习。
  日本“信息教育”概念的变迁经历了从计算机教育——使用计算机教育——培养信息运用能力的信息教育这样一个过程。根据新的学习指导要领,日本在小学的“综合学习时间”种设置了信息教育的内容,在初中“技术?家庭”科中“技术领域”中设置了“信息与计算机”,在高中设置独立的“信息”课,并要求把信息教育有效融入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高中阶段设置普通学科“信息”。作为必修科目从A、B、C三种内容中任选其一。
  韩国计算机相关内容从根本上引入中小学教育是从第5次教育课程改革时开始的。现今的教育课程中,小学5、6年级的“实科”课中反映12小时的计算机相关内容;初中“技术与家政”课中反映30小时的计算机相关内容,并在初中设“计算机”为必修课,普通高中设“信息社会与计算机”为选修课。
  美国作为联邦制国家,教育行政与管理实行地方分权,各州通过立法对本州教育的决策和发展负责,因而美国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在信息技术教育上,各州没有统一要求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以及实施的形式,但在国家层面上,一些学术组织和研究机构组织各种研究和全民的讨论,为国家信息技术教育提出建议,并进行广泛宣传,对全国信息技术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各州依据国家总趋势和地方具体情况,制定本州内实行的信息技术教育政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实施。美国各州信息各州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方式有所不同。大体有两种形式,一是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中,通过学科教学中对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和问题的解决,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另一种是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教给学生系统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二、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及研究
  (一)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制定情况
  1、国家层面。2000年11月14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并就四个方面的内容下发了通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启动中小学“校校通”工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资金筹措和领导。
  2000年11月14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详细规定了“校校通”工程的目标、任务和实施。2001年11月29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校园网建设的基本原则、设计和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及领导。
  2002年2月27日,教育部发布了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就“十五”期间推进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意见。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教育部明确提出了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行动指南,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水平。
  教发〔2002〕27号教育部关于发布实施《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第一部分:学校管理信息标准)的通知,教发厅〔2002〕22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实施办法(试行)”和“《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建设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从国家出台的有关教育信息化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来看,教育部已经将教育信息化作为近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基础设施建设——“校校通”入手,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其中强调教师信息化水平,提出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再一次重点强调“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当然在以国家名义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一种一致标准,国家层面上的标准的研制也在进行过程中。
  2、地方层面。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各个地方也纷纷出台有关教育信息化的规划和政策,有的地方甚至推出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标准建设,如上海、南京。地方性的关于教育信息化的规划和政策中比国家层面进一步具体化和细化,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措施与策略,包括资金保障、培训保障、信息技术应用与教育教学和管理等等,各自从不同侧重点,建立了有关区县、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考核标准。
  (二)教育信息化发展及相关研究
  1、对教育信息化的概念界定及内容的探讨
  (1)技术层面 由于教育信息化的出现是与信息通讯技术,尤其是国际互联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许多人对于教育信息化的理解集中于技术层面。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于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对于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这样教育信息化重点即如何在教育过程中使用各种信息通讯技术。
  (2)教育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教育信息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和网络化,而是一个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对于教育信息化的界定与定义作为一个理论依据,必将影响的对于教育信息化内容和相关其他问题的认识。教育信息化应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本身并没有一个预置的固定框架和模式,需要教育者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研究和探索。
  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应有内涵,即教育信息化的内容,各学者从不同角度所强调的方面也都各有不同。
  (1)教育信息化的内容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其具体内容主要是:教育信息环境的完善;教育资源的建设和使用;人才的培养。
  (2)教育信息化包含教师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信息技术课和资源应用。
  (3)教育信息化的内容可以分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教育信息技术产业、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
  (4)教育信息化的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建设、信息化资源建设、信息化人才培养、远程教育。
  对教育信息化的内容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国家和地方对于教育信息化的规划和工作安排。从地方的实际情况来看,不论是进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划也好,还是实施意见和标准,都是在对教育信息化内容的理解的基础上确定的。
  2、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
  应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确实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平台建设方面,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的成功建设,扩展扩容、互连互通,已初具规模 “天地合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在资源建设方面,经过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建设,初步形成我国现代化教育资源体系的雏形;在教育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方面,初步构筑了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启动了标准化测评认证工作;网络技术研究与应用、教育政务信息化、网上合作研究等多项重大应用,初步发挥了基础网络设施和资源建设的投资效益。
  但在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路上尚存在各种障碍和薄弱环节。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着观念障碍,人的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根本;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学校和各类用户的适用性较差;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存在结构性短缺,标准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一定程度“信息孤岛”的现象,需要统筹规划,整合各类资源与服务;“校校通”作为基础教育领域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工程,亟须统筹规划,强化应用;存在互联不互通作为现在信息化发展的****阻碍。
  而对于教育信息化未来的发展,学者们也都纷纷作出了自己的预期和展望:
  (1)教育信息化领域中几个亟待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领域( 陶侃采写于2004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论坛):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作用以及其技术标准和应用问题;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对下一代互联网与远程教育关系的展望。
  (2)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以及教育资源都从重视教,重视管理到重视学生学转变。二是从信息技术向教育回归。三是以硬件建设为主转到以应用建设为主。四是逐步提升教育信息系统、教育软件智能化程度。五是教育信息化标准将进一步普及。
  三、教育信息化标准及评估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强制实施关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技术标准,各教育信息系统的资源自成体系,无法实现有效交流和共享,造成大量低水平的重复性开发工作,不但带来人力物力的浪费,也无法与国际上的教育信息技术体系相沟通,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这些深层次矛盾也逐步显露、尖锐起来。教育部对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建设工作极为重视。2000年,教育部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开展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的研制工作,研究、制订、推广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技术标准,开发了第一批教育信息化的国际化标准CELTS,这一标准主要从技术层面来设计和开发,包括总标准、教学资源的相关标准、学习者相关标准、教学环境相关标准、教育服务质量标准、本地化标准。由此而颁布了十几项相关标准与规范,《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规范》等。
  对于教育信息化评估一直都显得比较困难,主要因为:第一,这个领域缺乏理论指导;第二,缺乏经过证实的可靠的测量工具;第三,这个领域变化太快,总结的经验还未铺开,技术又向前发展了;第四,这个领域的实践时间较短。教育信息化评估是一块亟需开拓的领域,将来的重点应该是在继续培训教师的基础上反思和评估信息化的效益。
  从文献资料来看,主要从以下两大方面对教育信息化评估作了探讨:
  一是教育信息化指标的构建。有从方法出发,探讨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构建的依据、构建的原则以及评价指标构建的方法,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的探讨》。有从指标体系本身出发,从各个角度提供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的结构和框架,如《关于我国高等学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探讨》的作者分别从组织体系、政策体系、技术支撑、培训体系四大方面来构建指标体系,包括二级指标、指标内容、评价方式。另外一篇《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及其基本要素研究》,从国家信息化评价入手,分析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从评价理论入手,设计教育信息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详解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要素。就国外而言,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依据克林顿政府所提出的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和发展的四大支柱(连通;硬件;数字化内容;专业发展)开发出著名StaR(School Technology and Readiness)评估量表,并已经被美国一些州和学校所采纳,称为衡量该地区和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标尺。
  二是教育信息化的测评方法。主要提供有关教育信息化水平测评模型与体系,提出有关系数或指数,并通过硬评价和软评价两种方法来确定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也有通过测算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指数、教育信息资源指数等多个指标水平来综合得出教育信息化综合指数,从而据此判断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
  四、小结
  从时间上看,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的起步要早,发展历程要长,对于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与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全面把握,同时需要重点出击。一是政府重视,政策引导,出台有利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和计划,并通过制定和执行这些政策和计划,在宏观上调控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并未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发展指明方向。二是重视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建设。除了拨款和设置专项经费用于学校添置电脑设备,上互联网和建立校园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一流的高质量的信息高速公路,同时要投入重金用于同教学配套的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和研制,设立专门的教育门户网站和教育信息中心,为教师提供服务。三是重视教师培训。教师培训将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一大关键,为了避免教师的技术应用状况滞后于技术的发展,教师培训也滞后于教育发展,要加强教师信息技能与信息素养的培训。四是资金投入。除了保障政府对教育信息化的绝对支持外,要积极吸纳社会各界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参与和支持。
  要全面保证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顺利进行,更需要开发和研制一套教育信息化的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既对教育信息化的各项工作予以规范和引导,同时通过考核和监控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及途径,确保教育信息化健康、快速、顺利向前推进。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C)2008 江苏宿迁金典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省沭阳公园路2幢105室 223600
电话:0527-83992138
苏ICP备18027803号